查看原文
其他

林巧稚:终身未婚的“万婴之母”

她没有自己的儿女,甚至终身未婚,却被称为“万婴之母”。她叫林巧稚,是协和医院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医师。


她的人生经历实在没有多少传奇色彩,生活简单甚至单调,她的后半生几乎没有走出过协和大院。


从离开家门到北京求学,一直到去世,她只回过两次家乡。她把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的妇产科学,是什么让她有如此的热忱,为此奉献一生。

万婴之母”林巧稚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c0012wgd4hl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林巧稚:未婚的“万婴之母”作者: 王思海 来源: 新华网


有一位大夫,在产房里度过了50多个春秋,她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小生命来到人间。这个不曾做过母亲的伟大女性被人们尊称为“万婴之母”。虽然她没有自己的儿女,但她是最伟大的母亲。这位大夫就是被人们誉为“卓越的人民医学家”、中国妇产科的奠基人之一、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原主任林巧稚。在林巧稚从医的几十年中,病人永远是最重要的,这一点从未变过。


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基督徒家庭。在她5岁时,母亲不幸患宫颈癌去世。虔诚的基督徒父亲对她疼爱有加,送她进入英国传教士所办的幼儿园读书。  

林巧稚10岁时进入由牧师创办的新式学堂——厦门女子学校读书。学校教务主任、英国圣公会传教士玛丽·卡琳为人谦和,办事严谨,在教授英文、钢琴等课程的同时,也把耶稣的“爱人如己”精神传授给学生,对林巧稚影响很大。林巧稚在这所学校学习了10年,其间受洗成为基督徒,经常到教会去做义工,为那些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。


毕业后,林巧稚有机会留校任教,但她希望能进一步深造,成为一名医生,在传福音拯救人灵魂的同时医病救人,以解除病人肉体上的痛苦。


1921年7月,在家人和卡琳的支持下,林巧稚只身前往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试,在考场上,她为了救一位晕倒的女生影响了考试成绩。但最终,她却成为了那一届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全国录取的25名学生之一。原来是监考老师将她乐于救人的事迹写了份报告,附在她的考卷后面报了上去,北京协和医学院认为她的爱心和沉着具备了一名医生的优良品质。  

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身是由外国教会机构和清政府合作创办于1906年的“协和医学堂”。学院对学生要求严格,不少学生因无法完成学业而被淘汰,在林巧稚这一届学生中,最终只有18人毕业。林巧稚不仅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,并且获得了“文海奖学金”,开创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女生获“文海奖学金”的先例。


毕业后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工作中,林巧稚只用一年多时间就破格升任住院总医师。被世人称为“万婴之母”的林巧稚,在医务生涯中,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婴儿,很多父母以“林”字给孩子命名,如“念林”、“敬林”等,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。这样一个热爱生命、热爱孩子的人,却出于事业与个人生活的不能两全,选择了终身未婚,把毕生的时间和心血都献给了妇产科事业。  

1955年6月,林巧稚被聘任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,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学部委员。这时,她已在北京协和医院度过了30多个春秋,屡次打破了医院中男性医生的统治地位,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。同年7月,她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。


由于长久以来妇女地位低下,对妇科疾病的研究也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。林巧稚发现,许多妇科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。上世纪50年代末,她在北京组织了一次妇科普查,为研究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占首位的宫颈癌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。同时,这一尝试为在妇产科领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奠定了基础,并逐渐使妇科普查形成制度,大大提高了妇女的健康水平。随后不久,林巧稚又完成了医学上的一次重大突破——对新生儿溶血症治疗取得成功。  

不管是国民党的达官贵人、共产党的高级领导,还是贫民百姓、农夫走卒,只要需要,林巧稚都悉心诊治。在“文革”中,她可以心平气和地在产房里叠尿布,在门诊叫号,也可以在病人需要时挺身而出,说“这个病人我要看!”作为一位世界著名的妇产科专家,林巧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送给学生,让她们去完成著作。她自己编写的书除了《妇科肿瘤》是学术专著外,其余的都是《农村妇幼常识问答》、《家庭育儿百科大全》等科普性读物,为的是让老百姓能从中受益。

1981年,在80岁生日前夕,林巧稚接受了《中国青年报》记者的采访,她说:“我是一名医生,经历了太多的生死。我不怕死,圣经上说‘我必往他(耶稣)那里去’。”在遗嘱里,她把自己的全部遗产捐赠给了北京协和医院的幼儿园,她最后的请求是死后葬在家乡鼓浪屿。

  

1983年4月22日,弥留中的林巧稚突然喊:“拿产钳来!快!……好,出来了,真好……”


她在微笑中找到了自己的天堂。

遵其遗嘱,林巧稚被安葬于厦门鼓浪屿。1984年,故乡人为她修建了名为“毓园”的园林和纪念馆,园林中央是她的汉白玉全身雕像。


林巧稚在产房里度过了50多个春秋,亲手迎接了5万多条小生命来到人间,这个不曾做过母亲的伟大女性被人们尊称为“万婴之母”。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,但林巧稚却是最伟大的母亲。许多父母给孩子起名为“念林”“怀林”“敬林”,以表达对她的敬爱和纪念。

来源:新华网、《纪实》


   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 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公众号

   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